隔代教育是多数家庭无奈地选择的散文

语言咖 人气:6.81K

妻子在学校附近开了家小玩具店。下班时间,我常去店里帮忙,常常见到一些孩子任性地要买某种玩具,爷爷或奶奶身上没有带足能买此玩具的钱时,孩子不与理会,哭闹是小事,甚者拳脚相加于长辈;有的孩子在晚上九点来钟还来小店买零食,我问她们,这么晚了,干吗一个人出来,小朋友奶声奶气地(有的尚且口齿不清)说,爸爸在外打工,妈妈在打麻将。肚子饿了,妈妈就给钱买零食吃;有的明明是男孩子,性格却极具女孩化,一问方知是随单亲母亲生活的孩子。

隔代教育是多数家庭无奈地选择的散文

时代日新月异,“他乡遇故知”已经可能没有古人的那份激动;“父母在,不远游”的古训再也难以束缚青年人;“子不教,父之过”或许也要改改说词了,很多孩子在幼小时已然不知“爸爸去哪了?”,仅仅能在过年过节时短暂相处。

交通运输与信息服务业迅猛发展提供了便利,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成为罪魁祸首,为消化经济资源开发利用效益不高地区劳动力,年轻一代外出打工成为必然趋势。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给社会带来了巨额财富的同时,也带来了一个新的词组“隔代教育”。

隔代教育问题已然存在,且是一个颇具普遍性的社会问题。在网上搜索“隔代教育”,发现已经有许多媒体和专家、网友在关注这一新时代的产物。我已经体察到它正在影响着青年一代的生育观,影响社会综合素质。社会和个人都必须顺应这一难以逆转的形势,做好准备,积极应对,为培养下一代,提高下一代综合素质群策群力。

春节前,平常在发达地区蜗居的打工者潮水般返乡;春节后,这些人又如候鸟般成群结队地外出。相聚期间,亲朋好友间的客套、庆贺、置办酒席与参加酒席占据他们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,孩子的教育难以在这期间得到弥补。他们除了给孩子买更多的玩具、给更多的零花钱外,有的连孩子撒娇的机会都难给,更别说教育孩子了,很少有人能给孩子德、智、体、能方面的补偿。教育问题自然而然还是落在爷爷、奶奶或外公、外婆等隔代长辈肩上。

所谓“隔代亲”是指老年人对孙辈的宠爱,过分宠爱无疑对孩子成长是不利的.,加之孩子的父母有不少是独生子女,很少是超过两孩的。祖辈应倾泄在儿女身上的爱早已转移到孙辈身上。祖辈对孙辈的爱是无可置疑的,祖辈的文化水平是参差不齐的。“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”,对于最好老师这一角色、任务,祖辈中有一部分人能胜任,自然也有一部分人是难以胜任的。

日前,我因工作原因遇上一位八0后女性媒体工作人员。她说,她在南昌工作,丈夫在浙江工作,公婆在上饶农村生活,父母在吉安农村生活,结婚虽有几年了,但一直没想要孩子,有些害怕要孩子。“我有孩子了,我就得给孩子好的成长环境,好的教育条件,如果我亲自带他,就会影响工作,不亲自带他,又会觉得亏欠孩子,所以很纠结。”。因为她既想要在工作上干出一番成绩,又不想让孩子成为隔代教育的人,所以迟迟没下要孩子的决心。与这位女性相似的情况在当今青年当中绝非少数。我猜想这位女青年公婆、父母或许急盼着孙辈的到来,或许他们做好了教育孙辈的准备。我以切身体会说,我的儿子才21岁,毕业后在外地打工,工作很忙。我能够想象等到他结婚生子后,孩子难以随他一起过居无定所的生活。他或许也难以为孩子成材提供必要的教育。怎么办?等他有孩子时,我可能就要扮演隔代教育的角色。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,我已暗暗下气力努力学习英语、数理化、古现代汉语,目的是到时能辅导孙子的学习。女记者说,不是每个人都象我一样,在即将退休的年龄还能去学习英语、古代汉语与文学写作、数理化的,大多数的人还是缺少给孙辈良好教育能力的。我想女记者的当心并非没有道理,象她一样纠结的女青年也绝非少数。

隔代教育是一个社会问题,已然无法回避。只有个人与社会共同来想办法才能解决。我盼望有很多有能力的社会工作者志愿奉献爱心,无私地为教育孙辈出力,加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彻底解决孙辈整体教育水平问题,才能让儿辈们放心地生育,安心地在外工作,才能让我们的种族高素质地繁衍下去。